公司新闻
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更好的陕西粮
发布时间:2022-07-12 16:24 来源:本站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陕西是小麦育种传统强省,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和国际粮食危机,如何守好这枚“芯片”,陕西又该如何做?

1.jpg

今年夏收,渭南市农科院孙镇试验站的试验田里,小麦品种“渭麦九号”亩产达到了601.6公斤。

渭南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张养利:“在旱地来说就是相当高的水平。去年在我这块就是八百斤、七百八九,这么一个情况。”

 2.jpg

据了解,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目前达1404万亩,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到一半左右。“旱地丰全年丰、旱地减全年减”,旱塬地区的粮食产量决定着陕西粮食的丰歉。张养利:“旱地(小麦)随着气候的变化,雨量的变化,它的年际间的差量比较大。歉收年份,它的产量可能只有200斤;丰水年份,可能800多斤,这样一亩地就差五六百斤。所以说,旱地(小麦)这一块对于稳定粮食的产量,保证粮食安全这个点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3.jpg

6月13日,在陕西粮农集团咸阳库乾县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入库小麦。来源:陕西粮农集团 刘俊摄

张养利长期致力于旱地小麦育种工作。“渭麦九号”是他和团队历时十九年培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去年刚刚获得国家审定。

张养利:“从事旱地小麦育种,就是从种子方面来解决这个产量低而不稳的现象,咱就是努力让这个旱地小麦的产量变得稳产而且高产,从这个角度来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

 4.jpg

6月16日,工作人员正在精选原种 来源:周诗柔摄

今年三夏期间,我省各地不断传来小麦新品种亩产创新高的好消息:在铜川耀州区小丘镇乙社村,“铜麦6号”小麦品种示范田亩产达766.42公斤。在宝鸡岐山县凤鸣镇孝陵村,小麦新品种“西农226”大田平均亩产786公斤……一个个好消息的背后,是陕西农业育种专家团队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深耕小麦新品种选育的结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闵东红:“从粮食安全角度上讲,小麦的总量,咱们是有保障的,没问题。但是这是数量上。从结构上来讲,咱们现在面临的很大的问题是优质麦不够,结构过剩。”

 5.jpg

6月16日,记者采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闵东红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小麦总产量达13694.6万吨,进口仅有971.1万吨。从数量上来说,进口小麦在我国小麦消费中占比不足1%,但以高端优质小麦为主,这也印证了育种专家所言。今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一路上涨,二十多个粮食出口大国先后实施了粮食出口禁令。新一轮粮食危机的来临,进一步凸显了自主优质品种选育的紧迫性。

专家指出,作为小麦育种大省的陕西,应当抓住市场需求,发挥陕西育种优势,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给中国饭碗里装上更好的陕西粮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闵东红:“现在咱们国内的育种界公认的咱们陕西这边育出的品种最大的特点有两点:第一点,综合抗病性特别好。抗病性决定了它的适应性,同时也是维持了它的高产的性状;第二个品质优良。”

 6.jpg

可喜的是,近年来陆续有优质陕西小麦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进入市场。由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指导选育的强筋小麦品种“伟隆169”,2020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21年在河南、江苏、安徽等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万亩。

7.jpg

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家 杜德寿:“一般种植,(亩产)一千二三、一千三四比比皆是,高产田户达到一千五六,这个产量是相当高。再一个它是优质品种,抗倒伏、抗病、抗旱、抗倒春寒,就是抗性特别好,综合性状特别好。”

优质品种选育的同时,双单倍体育种、基因编辑育种等生物育种技术的相关研究已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闵东红:“未来的方向就是咱们要赶紧改造和提升咱们现有的育种技术,这样的话咱们就会在未来的新品种选育过程中,不至于受到一些卡脖子技术的制约。”

今年四月,陕西省有三个县、区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其中华阴市入选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近年来,在华阴市繁育小麦良种的省内外种子企业、粮食企业和个体最多时达30余家、面积15万亩左右,常年稳定在十万亩以上。当地繁育出的小麦良种已经遍布我国黄淮流域小麦主产区。

8.jpg

华阴市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站,每年都有十多个小麦新品种和市场主流品种在同一平台下进行种植、管护,开展示范展示,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最直观的小麦品种特性。

华阴市种子工作站站长丁卫军:“这十几个品种在同一个平台下,到底哪一个品种更好,然后引导群众选育这些品种、推广这些品种。我们要解决种业的“卡脖子”问题。从咱们做的工作的话,主要还是新品种推广,目标就是把华阴建成为陕西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闵东红:“咱们的新品种(推广)出来了以后,咱们粮食生产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那么咱们的粮食安全这一块的话,咱们永远就站立在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