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种业是关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一、良种“卡脖子”问题
“所谓种业‘卡脖子’,主要不是供应链的‘卡脖子’,更多是技术创新‘卡脖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毛世平谈到,种业振兴本质上是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种业发展面临三大“卡脖子”问题:一是种质资源“卡脖子”,如瘦肉型猪和白羽肉鸡商业化程度低,大豆、油用豆大量依赖进口;二是生物编谱技术专利“卡脖子”,在生物编谱技术储备上与先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商业化进程缓慢;三是分子育种关键设备和试剂耗材“卡脖子”,关键设备和试剂耗材基本依赖进口,导致科研成本高,制约品种创新效率。
二、良种发挥作用
优良品种是农作物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和源泉,是农业生产上台阶的金钥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同样的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采用产量潜力大的良种,一般可增产10%—20%,有的可达30%以上。据资料分析,在提高单产的诸因素中,良种的作用占30%—35%。
2、改善农产品品质。不同品种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是不同的,优质品种的产品品质较优,更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
3、减轻或避免自然及生物因素造成的损失。优良品种对常发的病虫害和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抗耐性,在生产中可减轻或避免产量的损失。
4、有利于扩大作物的栽培地区。改良的品种具有较广阔的适应性,还具有对某些特殊有害因素的抗耐性,因此采用良种,可以扩大该作物的栽培地区和种植面积。
三、如何选择良种
种子是农作物的“芯片”,科学选择良种事关粮食安全。如何科学选择良种是所有种植户必须掌握的首要事情:
1、要选择大品牌、大公司的种子,不要追求新奇特品种。要选择经营证照齐全的大品牌、大公司购买种子,不要选择购买散装或已打开包装、标识模糊、标注不全、来路不明的种子。大品牌、大公司科研实力强、信誉好,售后服务好,能够开展纯度、净度、水分、发芽检测,严把种子质量关,确保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为种植户提供高产、优质良种。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要选择高产稳产品种。要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表现,选择种植品种。原则上要选用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要素指标相对均衡,且抗逆性较好的品种。二是肥水条件较好的应选择秆较矮、喜水肥的品种。旱地、土壤肥力较低的应选择抗旱耐瘠薄的品种。
3、要选择抗逆性强品种。针对近年来倒春寒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形势,品种选择必须注重抗病性、抗寒性、稳产性、适应性好的品种,对具有明显缺点的品种要审慎选用。
4、要选择有良法配套的品种。实现良种增效良法配套是技术保证。良种良法配套是指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还要因种施管,看苗促控,根据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出良种的增产潜力,达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以品种不同,生长发育特性不同,要求栽培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强调良种增产作用的同时,需采用相配套的栽培方法,不能单凭生产经验去管理,需要了解掌握所购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宜区域、栽培要点、生育期及产量表现。
四、加强种企科技创新,让农民放心使用良种
种子企业不仅仅是销售种子,而是要领着农民看品种,带着农民学技术,帮着农民增收入。种子企业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主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机制,强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平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强种子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生物种业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种子企业要以科技促振兴,以实际行动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实施种业技术创新,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争当新时代种业振兴“排头兵”,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种子加工、流通体系,让农民放心使用良种。